展会港

搜索

第3届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见闻

2018-12-17 06:12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151| 评论: 0|申请修改展会资料

摘要: 溢彩流光的银花冠,精致华丽的民族服饰,飞针走线中,来自贵州苗族的廖阿姨像明星一样被人包围着。廖阿姨说,自己7岁时就会刺绣,小学三年级因贫辍学后,她和身边的人开始依靠自己的手艺改变命运。与50多岁的年龄相 ...

溢彩流光的银花冠,精致华丽的民族服饰,飞针走线中,来自贵州苗族的廖阿姨像明星一样被人包围着。

廖阿姨说,自己7岁时就会刺绣,小学三年级因贫辍学后,她和身边的人开始依靠自己的手艺改变命运。与50多岁的年龄相比,她身上的围腰历史更为悠久,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。

在12月14日~16日于北京举办的第3届(2018)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(以下简称创博会)上,这样的场景和光影故事并不少见。这些来自大山深处的民间匠人,用匠心和技艺,绘出了一条别样的创新创业路。

如何让创新者在创业路上驰骋?以“青春与创新”为主题的第3届创博会,吸引了来自美国、英国、波兰、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家创新创业机构参展。2.2万平方米的会场,设有全国主要城市共青团展区、大国工匠展区、乡村振兴展区、国际展区等重点展区。移动支付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应用、教育文创等多种创新业态同台亮相。

传承方寸匠心

“我们一直在寻找像廖阿姨这样的绣娘,让她们重拾针线。希望千年刺绣技艺走出大山,走向世界,让深山里的绣娘富起来。”参加本次展会的依文·中国手工坊(以下简称依文)的工作人员说,近年来,依文将绣样进行整理提炼,打造数据库,成立互联网平台。

截至目前,依文已经积累了5000余种中国传统绣样、8000多位深山绣娘的信息,建立起全国最大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线上数据库,让绣娘们可以“喂着鸡、养着鸭、抱着娃、绣着花”,用看得见的美、带得走的情怀,探索出一种可复制的精准扶贫模式,在手工艺文化传承匠心和时代商业变革之中走出产业升级、消费升级之路。

不仅是精美的刺绣,在以“创新创业”为主题的展厅,栩栩如生的熊猫彩灯、高大威猛的仿真三角龙、秸秆制成的大型草雕龙、轮胎材料制作而成的大型胎雕外星人……吸引了参观者争相留影。

展区的工作人员说,这些创意产品,均来自四川自贡。在自贡,因盐而生的彩灯业,带动了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的发展。自1988年以来,自贡灯会先后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500多个城市展出,共吸引4亿多中外游客观灯。2017年,自贡已有超过700家彩灯企业,吸纳超过10万就业人口。

与彩灯一脉相承的是草雕艺术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这些平常稻草,经过匠人的巧手,变身为创意产品。大型草雕、手工草雕萌娃等,均由非遗传承人肖正贵制作,其以灯草、稻草为原料,通过复杂的工艺编织而成。仅那个长62厘米、宽42厘米、高53厘米的草雕萌娃,就耗费70个小时。

方寸之间显创意,双指之尖见乾坤。匠人们的专注与精巧,在现场收获了诸多礼赞。

搭建成长舞台

李政创新工作室、宋亚勋创新工作室、杨菊平劳模创新工作室、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……本届创博会上,创新工作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在“大国工匠”展区,中建二局三公司携“王青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”和“李纲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”参展,向观众展示其自主研发的10项建筑工程最新科技成果。

“今年我们又新增了6家创新工作室,研究课题也不单单局限在小发明、小创造,而是要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升级。”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,目前他们已成立20家创新工作室,仅2018年工作室创新攻关课题就达12项,获得创新成果6项,转化应用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。创新工作室,成为创新创效的“聚宝盆”。

创新工作室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,全面实施科研攻关,积极发挥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将“一人之力”变成“众人之力”,“一人之智”变成“众人之智”。

以李政创新工作室为例,该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,李政带领他的工作室团队,以台山核电核岛工程为载体,致力自主研发,先后攻克了台山核电站核岛筏基混凝土浇筑、牺牲混凝土的研发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,解决了大量核电建设领域的关键技术。

一个典型一面旗。创新工作室的实践,营造出尊重知识、创新光荣、人才宝贵的文化氛围,为激励员工为建设优秀企业发挥生力军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,到目前为止,广东省共命名省级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140个,该省各地工会创建各类劳模创新工作室(高技能人才工作室)近300个。

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曲昭伟说,期待通过创博会,进一步推动构建创新创业、科技研讨、文化交流、资源整合的综合服务平台,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、技术高地和创意高地,推动国内外创新创业事业的繁荣。

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、全国青联主席汪鸿雁强调称:“青年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,也应当成为新时代创新创业、敢为人先的奋斗者。”随着改革开放红利的不断释放,青年就业创业获得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。双创氛围正在转化为双创红利,也对青年双创提出更高要求。汪鸿雁建议,创业项目不能简单以资本为导向,更要关注需求;不能简单关注流量,更要关注核心技术。她期待着青年创客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,主动与国家战略对接,让青年创客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上,把“中国创造”的标牌擦得更亮。

《中国质量报》

相关阅读

展会专题推荐提交展会

QQ|小黑屋|展会港  

GMT+8, 2024-4-20 06:00 , Processed in 0.015675 second(s), 15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

© 2001-2023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